为何国民政府明知滥发货币会通货膨胀,没有遏制,反倒推波助澜?
国民政府不乏理财高手,不乏经济学者,岂会不知滥发纸币会导致通货膨胀如此常见的一个经济学现象?
但是,执政者对滥发纸币不但没有进行干预和遏制,反倒兴高采烈地推波助澜,究竟是为什么?
实际上,这正是执政者的精明之处,他们之所以这么做,不外乎为了一个目的——敛财!
从1945年到1949年,虽然只是短短的四年时间,可是中国却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通货膨胀。
1945年8月,法币的发行量只有5569亿元,可是到了这一年年底,却突破了一万亿元,高达10319亿元!
1946年年底,法币发行量再上一个台阶,达到了37261亿元。
1947年年底,发行量是331885亿元,是1946年的8倍之多。
1948年8月,发行量高达6636946亿元,此时“币值已贬到不及它本身纸价及印刷费的价值”。
国民政府也慌了,一则怕经济彻底崩盘,二则也怕弄不到钱了,所以再出一招——发行金圆券,用金圆券取代法币!当时,政府信誓旦旦地说每一元金圆券含金0.22217厘,发行总限额为20亿,可是没过几个月,国民政府便露出了獠牙,当年12月便发行了80多亿的金圆券。
1949年6月,金圆券的发行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30万亿,不过一年时间,发行量便是1948年6.5万倍,简直是要吃人的节奏!
如此一来,哪能抑制得住通货膨胀?当时,仅仅一石米便要4亿多金圆券,用箩筐挑着钱去买米,再用箩筐挑着米回家,真是太合适不过了,太良心了……
这钱呀,拿来擦屁股都嫌硌得慌。
那么,国民政府为什么不想方设法遏制通货膨胀,反倒疯狂地发行货币呢?
说白了,确实纯粹是为了敛财。
国民政府在1948年8月发行金圆券的同时,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规定,明令禁止私人持有黄金、白银以及外汇,自己乖乖地去银行兑换成金圆券,否则一经发现,一律没收!
为什么不允许私人持有黄金、白银和外汇?因为它们保值呀,购买力强呀!
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等于是用一张纸废纸换到了真金白银,人们却用自己好不容易攒下来的真金白银换到了一张张废纸。
这是在赤裸裸地收刮民脂民膏,说实话,蒋这吃相确实太难看了。
他之所以这么做,实实在在是因为他太需要钱了,打战能不需要钱吗?尤其是美国不再送钱给他之后,他更缺钱了。
宋美龄为什么一直往美国跑?还不是为了挽回美国的心,让美国继续送钱!
如果说在一开始增加法币发行量是迫不得已的话,那么,国民政府后来发行金圆券则是故意为之。
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之时,蒋是有信心坐江山的,所以他也不会傻乎乎地将经济玩崩,只是事情的发展太出乎他的意料了,所以他只能不断地增加发行量,用赚来的钱购买武器装备、招兵买马。
这一阶段,他还没有放弃,所以即便滥发法币,也多属迫不得已。
可是,时间到了1948年以后,形势急转直下,蒋也越来越没有信心了,所以干脆放开了吃,能吃多少吃多少。
这一阶段,国民政府滥发金圆券可谓是故意为之,因为蒋已经做好了退守台湾的准备,留给对手的烂摊子当然越烂越好,所以他在滥发金圆券的同时,还强行规定不准私人持有黄金白银,即便是有,也得老老实实拿去换成金圆券。
所以,不论是法币也好,是金圆券也罢,最终也只不过是国民政府从百姓身上吸血的敛财工具罢了。
以上就是小编分享关于”为何国民政府明知滥发货币会通货膨胀,没有遏制,反倒推波助澜?”的相关文章,感谢读者的耐心阅读,觉得不错动动小手收藏转发吧!想了解更多相关新闻敬请关注小柚财经!
文章标题:为何国民政府明知滥发货币会通货膨胀,没有遏制,反倒推波助澜?
文章链接: http://www.gascomp.cn/index.php/3861/
小编申明:本站所提供文章资讯,均由互联网整理。